為什么說飛納電鏡是最“老"的電鏡?
這個故事要追溯到1939年 >>>
1939 年夏天,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 Le Poole 提出了制造電子顯微鏡的構想,盡管當時這一技術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尚存爭議。Le Poole 不畏挑戰,于 1941 年成功研制出兩級電子顯微鏡,并拍攝了首張電子顯微照片。面對 40kV 加速電壓的限制,他與飛利浦物理實驗室合作,開發了 150kV 電子顯微鏡,于 1944 年春季成功研制,標志著電子顯微鏡技術的一大飛躍。
Le Poole 的創新不僅限于提高電壓,還包括在物鏡與投影鏡頭間加入額外鏡頭,實現 6400 倍至 80,000 倍的連續放大,以及引入小孔鏡頭實現無需移動樣品的衍射模式切換。這些創新后來成為飛利浦商業產品的標準特性,1949 年,飛利浦推出了第一臺商業化電鏡 EM100。
隨著技術的發展,飛利浦在 1954 年推出了以大尺寸物鏡減少球差、提升圖像質量的 EM75 型透射電子顯微鏡。1966 年,飛利浦 EM300 實現了 2.5 埃的分辨率,推出六級透鏡系統。1972 年,飛利浦進軍掃描電鏡 SEM 市場,推出了高分辨率的 PSEM500 型號,并在 1997 年推出了能在常規及低加速電壓下提供清晰圖像的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1996 年,飛利浦電子光學公司的母公司 Philips Electronics N.V. 收購了 FEI 55% 的股份,并在 1997 年將 FEI 與飛利浦電子光學業務合并,形成了新的 FEI 公司。這一合并不僅讓飛利浦獲得了 ElectroScan 的 ESEM 技術,也增強了其技術實力,FEI 隨后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并在 FIB 市場的地位得到加強。
飛利浦與 FEI 的結合,不僅是技術的融合,更是歷史的傳承,共同推動了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發展,為全球科研和工業領域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第一臺商業化電鏡 EM100
第一臺飛納電鏡的誕生
2006 年,FEI 成立 Phenom World 公司,發布第一臺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飛納(Phenom),放大倍數 10,000 倍,
2012 年 3 月,Karel.Mast 教授帶領原飛利浦電鏡部門精英研發出電鏡能譜一體機,能譜探頭從此可以安全地待在電鏡外殼內部;同時推出 3D 粗糙度測量等軟件;2013 年 4 月,Phenom World 優化 CeB 燈絲和內部防震設計,將分辨率優化到 17nm, 正式推出第三代產品,放大倍數 100,000 倍,與大型鎢燈絲電鏡分辨率接近,同年 11 月推出顆粒測量統計系統;其后不久,Phenom World 推出了新產品 Phenom XL, 可容納樣品尺寸 100x100mm,可選配二次電子,支持原位拉伸/壓縮等測試,拓展功能媲美大型鎢燈絲電鏡;同時推出了孔徑測量統計系統;2015 年,PhenomWorld 推出第 4 代產品,分辨率達到 14nm,放大倍數 13 萬倍。
2016 年,飛納電鏡發布第 5 代產品,分辨率突破 10nm。同年 FEI 被賽默飛世爾科技以 42 億美元收購,2018 年,PhenomWorld 公司被賽默飛收購,從此電鏡產品線更名為 Thermo Scientific 品牌,但技術上仍繼承了 FEI 的創新成果。
所以飛納電鏡的機身 Logo,歷經了 3 代變化。,不過不管 Logo 怎么變化,都是我們飛納電鏡。來看看你正在使用的飛納電鏡,是哪個 Logo 吧。
香港理工大學的飛納電鏡 Phenom Pro G1,你發現了嗎?機身 Logo 是 FEI,已經服役 14 年,目前還在正常使用。FEI Logo 的飛納電鏡用戶,都已經使用 10 年以上啦。
天津農學院的飛納電鏡 Phenom Pro(上圖),北京沃爾德金剛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的飛納電鏡Phenom XL(下圖,100x100mm大樣品倉室版本),你發現了嗎?機身 Logo 位于底部中間位置,是 Phenom World 標志。目前也分別服役 6 年和 8 年啦,天津農學院還搭配了冷臺使用,可直接觀測含水樣品。
現在,你應該已經明白了飛納電鏡為何能被譽為最“老"的電鏡了吧。這里的“老",可不是指年紀大、“行動"遲緩,而是指它那百年的技術傳承,悠久的歷史和成熟穩定的技術。飛納電鏡,全球 5000+ 用戶選擇,不僅僅是一個品牌,它是一種承諾,一種對高品質的不懈追求。選擇飛納,就是選擇了一個歷經時間考驗,卻又永遠走在時代前沿的伙伴。
那么為什么說飛納電鏡也是最“新"的電鏡呢?我們下篇繼續為您詳細講解。